看印度:反差极大
以中国的标准,新德里的市容可以用糟糕来形容。从高处看去,这座城市绿树成荫,建筑密度不大,基本没有中国城市随处可见的新建高楼。这里垃圾遍地,空气中充满“自由”的气息——当然,雾霾浓度也很高。在市中心,每当夜幕降临,被国会大厦、总统府和多个部委建筑拱卫的“印度门”周边,就成了小商小贩的天堂,货摊上放着槟榔、甜点,炉子上烤着玉米,冰激凌小车排成一排……
很有异域风情,但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大国的首都。有同行的媒体朋友评论说,这里的杂乱和生活气息与国内的县城别无二致。
《环球时报》记者赴印前,对印度做了不少功课,也知道在网络上有许多关于印度的“神话”,最让记者感兴趣的是印度的全民免费医疗——病患无论贫富均能得到治疗,且由政府埋单。来到印度后发现,这的确是真的,免费医疗早已写入印度宪法。但更大的现实是,多数印度人生病时首先想到的并非政府出资的公立医院。
陈冰是一名在班加罗尔经营商务咨询公司的华人,她在印度生活了11年。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去公立医院看病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床位极缺、遍地污物,随便找个角落就开始做手术”。她说,印度公立医院平均每1000人只有不到一张病床,只有极其贫困的人才会到公立医院就诊。
在印度,私立医院才是医疗市场的主力军,印度70%的医疗费用由患者自己支付。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印度政府对医疗的投入只占GDP的约1%,是世界上投入最低的国家之一。而中国2014年医疗投入占GDP比重为5.57%。联想到印度GDP只有中国的1/5,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可想而知。
但让记者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在印度的国会大厦里,记者参观的一座豪华而森严的图书馆,有150万册藏书,配备了一个500人团队进行管理,只为国会议员服务。难怪印度外交部的一名官员对记者说,“成为政府工作人员在印度是非常受欢迎的工作。”
谈中国:“你们关注我们太少”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中国”在印度的存在感很强。从中国产品到中国投资、中国发展,都是避不开的话题。机场和街道边,中国手机的巨大海报广告随处可见,OPPO、金立、小米和华为在当地家喻户晓。印度目前有超过10亿手机用户,但只有2.5亿使用智能手机。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发展到高位日趋饱和的时候,印度市场无疑是块新大陆。
印度发展潜力的一大来源——人口,也与中国有莫大关系。印度财政部经济事务秘书沙克蒂坎塔·达斯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印度人口的平均年龄为25岁,中位数是29。印度现在有6亿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要安置他们,必然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制造业是首选。
据达斯讲,印度政府的目标是将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从现有的15%提升至25%。在这一过程中,吸引外资尤为重要,而中国是印度增长最快的外资来源地。2016年中国对印直接投资达10.63亿美元,是2015年的6倍多。随着中国国内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印度成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目的地之一。
几年前,中国网络上曾流传有关印度人觉得中国需要赶超印度的笑谈,这在印度官员和学者当中显然不存在,记者反而感受到他们向中国学习的强烈愿望。采访期间,多名印度官员和学者不吝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飞速发展的赞美,表示希望加强中印经济合作。
但印度人更希望中国重视印度。在同印度基金会和印度国防分析研究所专家进行座谈时,至少有两名学者表示中国年轻人对印度的关注比印度人对中国的关注少得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年轻人怎么看印度?他们了解印度吗?觉得印度是一个和平的国家?是好邻居还是坏邻居?”“为什么中国媒体对印关注如此少?”
想未来:复杂的感情
在一次去印度国会大厦的路上,记者一行途经新德里市中心的中国大使馆。当时陪同我们的印度外交部官员随即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使馆,从长长的围墙不难看出其巨大的面积和中国在印度外交体系中的重要性。
中印关系确实重要,但两国间的关系却有些复杂。印度外交秘书苏杰生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打击恐怖主义的立场坚定,希望中国能进一步巩固这一立场。”他这句话指的是中印在制裁“穆罕默德军”头目马苏德问题上的分歧。苏杰生还称,“中巴经济走廊”穿过克什米尔地区,“对我们来说,必须先解决主权问题。”但他同时表示,印度支持中印加强经济联系,强调印度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首批成员国,持股比例仅次于中国。
这让记者想起,在同印度基金会的座谈中,一名印度学者的话:“你们一定要去看看新德里的地铁,那是日本出资修建的,而所有工人包括管理层都是印度人……我们不是非洲,我们有日本的资金,美国的资金,还有世界银行的钱……中国不能用对待莫桑比克的方式对待我们。”也许是觉得他这么说不太妥当,其他印度学者迅速打断他的话,笑称他的发言太长了。
记者还想起,在从上海飞往新德里的印度航空公司的航班上,飞机娱乐系统中仍在播放达赖自传形式的音频故事。音频一共八集,它将西藏描述成一个人人平等的“独立国家”,而中国是故事中的“恶人”。
中印有太多不同,但各自寻找到一条发展的路。尽管在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中存在一定竞争,谁也无法否认两国合作的重要性。正如一次座谈会上印度基金会会长艾洛克·班萨尔所说,中印这样两个大国同时崛起是前所未有的现象,两国必须管控分歧,用互相支持的态度携手发展。